找到相关内容1151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信心道念的退失与升进

    ?关于信心道念的退失与升进,汉译《经》多有记载。  决定信解  初发道心的人,因为没有长久的修行体证,往往于佛法生起简易、浅显之想。纵然一部分是因为初发心的猛利与胜进,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对佛陀甚深...761.2,《增一经》第三十八卷第三八四经)。这些还俗比丘贪着世俗欲乐,为魔所缚,好行邪道,所以不信佛说,回去搞轮回了。  又如《木积喻经》,佛陀为严饬僧团,说沙门法,规范行止,增进道念,并呵斥那些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539819.html
  • 涅槃寂静与现代生活

    490经云:“舍利弗言:涅槃者,贪欲永尽,嗔恚永尽,一切烦恼永尽,是名涅槃。”概括地说,涅槃寂静就是灭除了贪嗔痴,去除了烦恼,而得到的无与伦比的快乐。   在《经》第...佛教,涅槃也是极乐境界,《法句经》的《幸福品》说道:“健康是最好的收益,知足是最大的财富,信赖是最亲的亲人,涅槃是最高的幸福。”在《经》,佛陀将快乐分成十个等级:一、...

    静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947306.html
  • 问:行善为什么看不见善恶的报应呢?

    恶业,也会招来苦果,而不见乐报。《*盐喻经》云:“犹如有人负他五钱,为主所缚,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。云何有人负他五钱,为主所缚?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?谓负债人贫无力势,彼贫无力故,负他五...*盐喻经》云:“犹如有人虽负百钱,不为主所缚,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。云何有人虽负百钱,不为主所缚?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?谓负债人产业无量。极有势力。彼以是故。虽负百钱。不为主所缚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5477526.html
  • 经导读

    至于北传方面,则汇集其他诸部片断之经典,成立《长》、《》、《增一》、《杂阿》等四部,系以梵文书写,此即北传《四》。其中南传之《长部》、《中部》相当于北传之《长》、《》,...文学形式   第一次结集的经律之内容,古来异说甚多,《经》就有五部结集或四种阿结集之说,恐怕当时未必就有长、、杂(相应)、增、小(五部)之顺序,或者、长、杂、增之次序。实际上结集只是《经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相信阎王吗

     圣严法师答:从大体上说,佛教是相信有阎王的,因为,在许多的佛经,都可见到阎王的记载(例如经卷一二天使经)。   但是,阎王并不是佛教首先发现的,佛教只是接受了印度古宗教的观念而加以佛教化的。   在印度的古吠陀,将宇宙分为天、空、地的三界,天界有天神,空界有空神,地界有地神,佛教的三界──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可能也是受了这一暗示而观察分列的。至于阎王,在吠陀经,称为耶摩(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5171155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徒可跟异教徒通婚吗

    的宗教,而是自由化的宗教。佛陀不障碍他人信仰外道,佛陀不反对他人供养外道,乃至要对弟子说:‘汝当随力供养于彼。’(三二.一三三) ----------------...皈依了佛教(根本目得伽卷七卷八)。另有佛的信女须摩提,也嫁给了外道的信徒,感化了外道的信徒。(增一卷二二须陀品之三)   因此,一个正信的佛教徒,在四摄法的‘同事’的原则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92011597.html
  • 三藏

    是佛徒的头等大事,如《长经》的《众集经》,舍利弗就召集僧众,提出“我等今者宜集法律,以防诤讼,使梵行久立”,所以对“如来所说正法,当共撰集”。并从一法集至十法,受到佛陀的称赞。佛灭度后,由大迦叶选五百学德兼高的上座比丘僧,在王舍城结集经律论三藏,此是第一次结集,又称五百结集。依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则有“大迦叶选得千人”,“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槃,集作《四》:《增一》、《》、《长》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039811.html
  • 修行道——三学

    意昧的三学的人。不但在一般的社会生活须要三学,在佛道之修行,三学更成为修行的根干。  那么,在佛教修行的戒定慧三学,其具体的内容究竟如何呢?关於的十七阶段修行过程,与三学的关系,已如前所述。若将...此正智、正解脱亦属於慧学。   注释  注一:长老偈六九六——六九七偈、增支部六、四三云:「那伽行亦定,那伽立亦定,那伽卧亦定,那伽坐亦定。」汉译一一八、龙象经,此部分作为:「龙行止俱定,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1841220.html
  • “佛”与“阿罗汉”有什么异同?

    恐怕终究无法让人信从。  参考数据:贪瞋痴永尽者:《杂阿第797经》/《相应部第55相应第52经》, 不受后有:《杂阿第11经》/《相应部第22相应第18经》等,无胜如:《第145经》,...弟子们,从来没自称或被称为「佛」的,显然,弟子阿罗汉与佛之间是有明确差别的。差别在哪里呢?依据早期佛教圣典《杂阿经》所说,有两点差异:  1.佛陀是「无师自悟」者,就如同释迦牟尼佛,他生长在一个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1042479.html
  • 20世纪意大利的佛教

    另一位卡普清修会的传教士弗朗西斯科·奥拉济奥神父也到拉萨,他在拉萨渡过33年,除了传教之外,还将许多藏文佛典译成了意大利语。1896年那不勒斯大学的洛伦佐已经开始研究巴利文经典,将《》译出124... 意大利的佛教研究,特别是藏传佛教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成绩。1世纪时,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怀着满腔的宗教热忱,开始踏上西藏这块土地。1245年,意大利传教士柏朗嘉宾为了向蒙元王朝传教,前往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044823.html